改进基于评价,理解基于参与。如果我们关注学校教育,那么我们就必须关心学生评价。何谓评价?谁才是评价信息的关键用户?学校中的评价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关联并对其予以影响?这是我们通往评价之路上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继而,何种质量的课程、标准、目标才能为学生学习作出精致的框架性描绘,又是何种水平的评价原则、方法与质量才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切实的保障性支持?这是我们推动学习之旅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评价不应局限于课堂,学习不应受制于测试。本书的亮点在于延展了评价的相关对象,丰富了评价的相关内涵。 就评价的相关对象而言,本书涉及学生、教师、家长、社区成员、教育领导者等:一方面,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来说,其对于评价的需求点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相关者来说,其需要对学生评价做出的支持性策略也各有偏颇,但其“殊途同归”之处在于积极性参与,在于细致性反馈,在于合作性交流。 就评价的相关内涵而言,本书涉及对评价概念的认知、评价信息的收集、评价数据的使用等:评价即对学习信息和证据的收集、报告,根据评价对象、目的、方法可以作出不同划分;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类型、不同的评价信息使用者、不同的驱动力,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选择反应性测试、论述式测试、表现性测试、个人交流式测试等);其中*重要的是整合各方相关者的力量,鼓励联动合作,使得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人员、教育领导者等对于学习评价达成相对一致而又恰当的理解。
阅读更多
漫游鲸二手书店
微信扫码去买书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