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宗旨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依次阐述,引导人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本课程的总体逻辑结构 本课程的逻辑终点是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个结论的直接阐述是在第六章和第七章。而这个结论的逻辑推演过程,则是从导论到第七章的全部章节,通过环环相扣的系列原理组成的逻辑链条来完成的。这个逻辑链条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块,其中,个模块是导论。它是从总体上概括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二个模块是章到第三章,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整个这门课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用于后续理论推导的“ 公理”。第三个模块是第四章和第五章,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过程,所发现的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和趋势的理论体系,也就是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理论。第四个模块是第六章和第七章,即科学社会主义。它是在前两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立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总结阐述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所要坚持的原则,以及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达到共产主义美好理想社会的理论。 二、本课程中各部分的逻辑结构 在个模块导论部分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概括介绍,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以及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在第二个模块哲学部分,即章到第三章中,章和第二章是辩证唯物主义, 内容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第三章是历史唯物主义,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前者是共性,后者是个性,或者说,后者可以理解为前者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在第三个模块政治经济学部分,即第四章和第五章中,第四章是早期的资本主义,即自由资本主义,涉及的内容有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第五章是后期的资本主义,即垄断的资本主义,内容是垄断资本主义论。后者是前者发展的新阶段。 在第四个模块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即第六章和第七章中,第六章是社会主义论,第七章是共产主义论,两者属于同一性质的社会形态但是发展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初级阶段,后者是高级阶段。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