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的讽喻故事,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现存的《伊索寓言》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奇丑无比但异常聪明的奴隶。一天,主人要他去市场上买世界上好的东西,他便从市场上买了一盘舌头回来。主人问:“为什么买这么多舌头?”奴隶回答:“因为世界上最动听、最美妙的语言都是舌头说出来的,所以舌头是世界上好的东西!”主人又让他把世界上最坏的东西买来,他又从市场上提来一大串舌头。主人非常气愤地问:“怎么舌头又成了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呢?”奴隶说:“因为舌头能编造世界上大的谎言。”主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认同了舌头既是世界上好的东西又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这位奴隶就是《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伊索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撒摩斯岛,做奴隶期间,他经常编讲寓言故事供主人消遣,因为机智善言、聪明出众,后来被主人赐为自由人。 我们现在看到的《伊索寓言》并不全是伊索本人创作的,其中的故事,有的在公元前8世纪就已经开始流行,经过多次汇集、改写和编纂才成了现在人们所看到的《伊索寓言》。可见它不是一人一时的作品,而是好几个世纪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有人说它的地位仅次于《圣经》。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四百多篇寓言故事,以拟人化的动物、普通人以及神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类的生存状态,或隐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类的种种秉性和品行,多维度地凸显古希腊民族本真的性格。据说,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文明最为发达的雅典就把《伊索寓言》作为学校的必读教材。当时的演说家、政治家、哲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们都把引用《伊索寓言》作为一种荣耀,因为熟知《伊索寓言》是有知识的象征。在此以后,西方的思想家和大文豪们,都经常引用《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并且把《伊索寓言》当做尖刻锐利的武器和潇洒幽默的调侃,应用在他们的演说和文字之中。 《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甚至平常百姓都从中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乌鸦喝水》、《狐狸和葡萄》,等等。正如伊索对舌头意义的阐释一样,《伊索寓言》的魅力在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并不亚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和悲剧。《伊索寓言》只不过是用另一种体裁重述古希腊人的故事,我们在神话、史诗和悲剧中所看到的古希腊人为了个体利益而勇敢、好斗、机智的性格,同样可以在《伊索寓言》中找到。 伊索被誉为西方寓言之父,后来的寓言大师,诸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和他们的寓言故事都深受其影响,直至今日许多寓言故事、典故、谚语甚至词典上的词条释义都来源于《伊索寓言》。
阅读更多
漫游鲸二手书店
微信扫码去买书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