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角度由远及近地阐述了腐败产生的根源、对腐败定义的认识过程、腐败的测量方法以及国外腐败的几种典型案例。全书以精准的概念阐述、历史沿革梳理和多层面的数据,令人信服地介绍了国外的腐败问题以及国外学术界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对于丰富我们既有的关于腐败的理论与知识储备、从权力运行的角度认识国外政治制度的本质以及建立中国特色的反腐败理论和提升腐败研究的国际话语权都有所助益。本书逻辑严谨、文风扎实、学术视野开阔,是目前反腐败研究领域的*作品。 李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政治学系副主任。上海市监委第一届特约监察员,全国廉政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兴趣为当代中国的腐败与廉政建设、东亚地区的民主转型、族群冲突的国际比较研究等。近期研究成果发表在Security Studies,Democratization,Modern China,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Policy and Society,Problems of Post-communism,《世界经济与政治》,《公共行政评论》,《社会》,《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开放时代》等杂志上发表,文章计4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两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主持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一项,入选复旦大学卓学计划。 第一章 政治思想史:腐败的观念演变第一节 古希腊时期:自然、人与政体1.自然的腐败(物理学)2.道德的败坏(伦理学)3.政体的衰朽(政治学)4.庇护政治与贿赂第二节 古罗马时期:共和理念与公共利益1.司法贿赂2.选举腐败3.古罗马的监察官第三节 中世纪:政治的肉体与灵魂1.腐败概念的宗教起源2.从道德失灵到精神失灵3.奥古斯丁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第四节 转向现代: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1.君主的品质2.从主权到公职3.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第二章 国外腐败研究现状第一节 腐败的定义1.基于行为主体的定义2.基于行为性质的定义3.基于行为后果的定义4.基于主观认知的定义第二节 腐败的研究路径1.文化主义2.理性选择3.道德—心理主义4.经济主义第三节 腐败的研究范式1.从道德论到功能论2.后功能论的兴起3.去西方中心主义的解释第四节 腐败研究中的类型学1.腐败的类型学2.盗贼政权3.政商庇护主义4.回报性腐败第三章 腐败的观测与感知第一节 腐败的测量方法1.腐败暴露率2.问卷调查法3.综合打分法第二节 当前国际上测量腐败的主要数据1.全球腐败晴雨表2.跨国社会调查3.国家风险指数4.制度形象数据库5.选举清廉感知数据第三节 影响民众腐败感知的主要因素1.信息与媒体2.工具理性3.价值理性4.腐败经历5.宏观制度环境第四章 国外政要腐败第一节 非洲的失败国家1.蒙博托·塞塞·塞科2.萨尼·阿巴查3.盗贼政权腐败与政治发展第二节 东南亚的戏剧1.哈吉·穆罕穆德·苏哈托2.费迪南德·马科斯3.裙带资本主义与经济发展第三节 民主的阴暗面1.尼克松与“水门事件”2.阿尔韦托·滕森3.选举腐败与金钱政治 第五章政治资金第五章 政治资金第一节 政治中的金钱1.政治资金与竞选的成本2.对政治资金的两种对立态度3.政治资金:利益还是价值?第二节 政党资金管理1.政党资金管理的基本内容2.候选人中心模式3.政党中心模式第三节 政党资金管理能遏制腐败吗?1.政党资金管理与腐败2.民主与腐败3.政党资金腐败与民主的两难困境第六章 议会腐败第一节 “耳朵上的标记”1.什么是“耳朵上的标记”?2. 特殊专款与腐败3.“猪肉桶政治”第二节 游说与“回报性腐败”1.游说还是腐败?2.基廷五人事件3.利库路德事件第三节 利益冲突1.什么是利益冲突?2.利益冲突与议会腐败3.利益冲突管理与代议制的悖论后记
阅读更多
漫游鲸二手书店
微信扫码去买书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