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就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机械运动、电磁运动、热运动、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等。物理学研究的运动普遍存在于其他高级、复杂的运动形式(如生命运动、生物代谢等)之中,因此,物理学所研究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研究方法具有极大的普遍性,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已渗透于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之中。 历史上每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来源于物理学上的重大突破。热学、热力学的研究(18世纪下半叶)导致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引发了第1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电磁感应的研究、电磁学理论的建立(19世纪中叶)导致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及无线电通信的出现,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从此跨入了电气化时代。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建立(1900-1930年)使物理学进入了高速、微观领域;核物理的研究使核能的释放和应用成为现实;原子、分子物理的研究使激光得以发明和应用;半导体、固体物理、材料科学的研究使晶体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纳米、新能源、云计算、航天等技术得以发展,人们把新能源、新材料、激光、信息等技‘术的发展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如今量子通信的曙光已经显现,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将进一步深入,物理的光辉曾经并将继续照耀着世界。 但是,相关学院不止一次要求:大学物理课程的讲授应该考虑到学生专业的特点,与专业有关的知识点多讲,无关的少讲或不讲。 目前不少医学院校开设了“医用物理”课程,那是否还要开设“机械物理”“纺织物理”“金融物理”等课程呢? 课堂上学生喜欢问的话题是“物理有何用?”。 多年来为理、工、医、农、商等不同学院的学生讲授“大学物理”课程的经历提醒我们:“大学物理”不是专业课!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物理学涉及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一门其他专业课都无法取代的。物理学为相关专业服务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而不是具体的知识点或技术的学习,听同行谈及给医学部学生讲授“医用物理”的苦衷,编者也感同身受。物理老师的医学知识不可能到位,学生医学知识也还未掌握,大幅介绍物理原理在一些具体医学环节上的应用,效果并不好,况且,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医学手段、医疗器械更新换代非常快,课堂上学到的与实际接触的势必差距不小。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毕业后真正从事本科所学专业的人大概在30%,工作3年内跳槽、改行已成常态。物理教学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上来,相比学习“医用物理”“纺织物理”等而言,学好“大学物理”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物理学在发展,相关的知识、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让身边的物理,以及科技热点尽量融入相关的知识点,正是本书全体参编人员倾心追求的。希望编者精心准备的阅读材料对拓宽师生们的视野有所裨益。
阅读更多
漫游鲸二手书店
微信扫码去买书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