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除绪论外,共分上、下两篇11章。上篇6章分别介绍了家畜环境的基本概念和温热、光照、空气、土壤、水与噪声等诸环境因素对家畜生理、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规律及原理。对个别因素亦介绍了其控制措施,并新增了环境与家畜行为一章。下篇5章为家畜的环境管理。主要根据现代畜牧业家畜良种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专业化、产品上市均衡化和管理集约化的特点,介绍如何利用较少的资源和能耗,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之技术措施。全篇用3个章节阐述各种畜牧场从选址、规划到畜舍类型;从生产工艺到设备、设施及建筑材料特性等知识,主要因为其关系到温热、光照、有害气体多种重要环境因素和异常行为等的控制和生产成本。第10章则介绍了畜牧生产所受污染的途径,重点补充了饲料的污染及其控制,亦介绍了畜产废弃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途径和处理利用措施。在行为管理一章中,首次将家畜福利提到了生产议程。实验内容亦作了较大改编。原计划第12章撰写重组BST、氟烷敏感基因和热应激蛋白HSP70等现代生物技术在家畜环境管理中的应用。但写后感到,部分内容尚不成熟,在技术方法上撰写过多可能与其他学科内容重复,而暂缓编入。
阅读更多
漫游鲸二手书店
微信扫码去买书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