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鲸二手书店
淘二手好书+回收闲置图书
老清华的社会科学
老清华的社会科学
钱颖一/李强/张小劲/彭凯平 |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70546
原价: ¥49.00
销售价:¥3.90元
参与书籍回收后,可享更低价格
分类 其他
作者 钱颖一/李强/张小劲/彭凯平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图书简介

钱颖一李强 2011年不仅是清华的百年校庆,同时也是老清华社会科学的四个学科――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建系85周年志庆之时。这四个系都是清华兴办本科教育后在1926年成立的第一批学系。1926年4月8日,清华第九次教职员会议通过赵元任教授关于“本校学程以学系为单位”的提议。接着,4月26日,清华学校评议会决定首先在前一年已经设立的大学部设立17个系,其中11个系先行设立专修课程,这其中就包括社会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和教育心理学系。4月29日,教授会选举产生了各系主任,陈达为社会学系主任,余日宣为政治学系主任,朱君毅为心理学系主任,朱彬元为经济学系主任。清华社会科学开始以学系的建制方式开展学术活动。在此后的十数年间,清华社会科学学者潜心治学,勇于创新,很快便使清华社会科学成长为国内一流、海外闻名的高校学科。 说老清华的这四个社会科学学科在当时是全国高校中最好的,这样的评价并不为过。这些学科虽然都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是,清华教授们绝不是简单拷贝,他们倾注了心血,有独到的创建,给予了中国实验场的新的阐释。老清华社会科学的发展,与人文学科(文、史、哲)不同,其路径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倒颇为近似,两者都属于实证科学,都强调研究的成果需要经过实验的证伪或证实。可以说,老清华社会科学的四个学科都是清华中西会通、文理会通传统的典范。 说起老清华的文科,以往,人们的印象中就是“国学研究院”和“文学院”。过去的二十年中,已经有很多介绍老清华文学院、国学院的文字,有的似乎已经变成了“神话”。但是社会上,包括在学界,对老清华的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力量却知之甚少。比如说,当年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有三位(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其实都教过心理学。迄今还没有专门写老清华社会科学的书或章节。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有若干原因,有些是超出大学、学科、学术范围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从老清华的历史上看,社会科学的若干系分散在几个学院。经济学系和政治学系设在法学院。社会学系曾设在文学院,在西南联大时期先属文学院,后改属法学院,复员后仍设在法学院西南联合大学校友会编: 《国立西南大学校史》,第310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心理学系先是在理学院,西南联大时期同哲学系合并为哲学心理学系,设在文学院,复员后重归理学院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 《清华大学九十年》,第147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从来没有单独地放在一个学院,所以没有被合并在一起介绍。 其次,从社会科学在中国产生、演变的历史沿革来看,也是支离破碎的。老清华社会科学的各学科在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更是遭到灭顶之灾。经济学系调整到中央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 社会学系和政治学系教师调整到了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 心理学系调整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心理专业。因此,清华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展基本上都被中断了,恢复后的学科的发展要想与历史上老清华的发展接轨,也相当艰难。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逐渐在中国成为显学。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社会科学经常同“人文”混淆。比如在官方的正式用语中,最常用的是“哲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院”等,在这样的语境中是不区分“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另外,无论是官方还是普通大众最为频繁使用的“文科”一词,不仅混淆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学科,也混淆了“社会科学”与“应用文科”(比如商、法等)。 直到今天,在国家的学科分类中,经济学是一个门类; 政治学、社会学在法学门类中; 心理学既设在教育学门类中,又设在理学门类的生物学一级学科下。这就在正式的系统内,包括学科评估、科研经费配制等方面把社会科学拆散了。 最后,目前中国各大学中的社会科学学科大多是分散在若干学院里: 经济学通常设在经济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政治学设在公共管理学院或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独立成系或设在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人口学院,心理学独立成系或设在理学院或生命科学院。在原来的工科院校变成综合性大学或科技大学之后,纷纷成立了“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但是,人们通常将其简称为“人文学院”,所以产生了“只知有人文、不知有社科”的现象。这也是日常用语中“社会科学”不成为一个整体的原因。 在编辑这本书中,我们第一次把老清华的四个社会科学学科――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放在一起来回顾。这样做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共同特点。而这些共性恰恰反映了社会科学之所以不同于“人文”和“自然科学”的地方。同时,我们也可以发掘出老清华在社会科学上独特的贡献。从这样的视角观察,使我们对老清华的社会科学的认识能够提高一个水平,同时也希望成为目前清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下面,我们尝试着概括出老清华社会科学学科的四个共同特点,希望与读者共同研究探索。这四个共同特点是: (1)科学的研究方法; (2)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标准; (3)注重对当时中国问题的研究; (4)独立之精神。在我们看来,这也正是老清华的社会科学对现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四大贡献。 第一,科学的研究方法。这就是运用培根以来的实验科学,或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和社会行为。老清华的社会科学,在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贡献令人钦佩,既有理论与方法的总结,也有实证经验的探索。该贡献不单纯是纯方法的研究,也有分析的理论框架。在实证经验方面,提供了迄今仍有重要历史比较意义的关于当时中国社会的调查数据。 先以老清华的社会学为例。清华社会学在建立之初就设定了其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承继了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传统,在一定意义上说,今日中国社会学学科也是继承发展了老清华社会学的这个传统。老清华社会学系第一任系主任陈达教授提出: “社会学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方惠坚、张思敬主编: 《清华大学志》(下) ,第278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对于这种方法,他身体力行,他曾经建立并主持“国情普查研究所”,在中国国情数据和调查方法上的贡献令国内外瞩目。先是清华社会学系学生,后成为清华社会学系教师的费孝通先生,经历多年社会调查的体验,他总结说: “通过社会调查可以如实地反映社会实际,认真地观察人们在社会里怎样生活,把它具体地记录下来。根据这些调查得来的资料,进一步分析、研究,了解人们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和相互联系,它们在变动中是怎样相互影响的,然后积累可以比较的资料,去发现社会结构和社会变动的规律。这就是社会学的内容。”费孝通: 《关于社会学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5期,第9~15页。 老清华的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也均有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突出表现。一般认为,心理学是由冯特在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而奠基的。老清华的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也是同样的传承。1926―1928年清华筹备和建立心理系后,就着手于实验室的建设。当年建立的实验室有: 普通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动物饲养室、隔音室、暗室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当时也是很先进的。 老清华政治学系的师生,将旧中国的政治变乱、政局变动、国家的政治忧患作为研究和社会改造的对象。他们很多人在投身于政治

阅读更多

相关推荐

漫游鲸二手书店

漫游鲸二手书店

微信扫码去买书

漫游鲸二手书店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