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别从适应大学教育,多样人才培养,爱与责任教育,依法治国、遵纪守法教育,职业生涯和亲情友情爱情教育等方面展开讲述。精彩内容:节何谓大学大学是什么?古往今来,许多高等教育思想家都试图给“大学”以界定和阐释。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前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在大学的理念:限定及阐释中指出:“大学是一个由学者和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英国牛津大学的红衣主教纽曼在其著作大学的理念中指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认为:“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国学者王英杰则认为:“所呼唤的大学是一种服务型大学,是要为服务,坚持人本主义的哲学理念,使获得全面发展;第二是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创造知识,管理知识流,引导社会和经济发展。”美国当代高等教育家克尔在大学的功用一书中提出了“多元化巨型大学观”:“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在若干种意义上的多元:它有若干个目标,它为若干种顾客服务,它标志着为多种市场服务和关心大众。”时代的进步不断赋予“大学”丰富的内涵,不同时代的高等教育思想家都对此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这些看法和主张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代、各个和社会的教育家们的大学思想和认识。“大学”从初作为一种学术行会组织和一个学者的团体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大学是学术组织,不是政权运作的机构,也不是一心谋取经济利益的企业。但大学也绝非世外桃源,所以,也无须将其拔到圣地的高度。大学以其独特的方式服务于社会,以科学发现人类和自然的奥秘,以知识开启学子的智慧,以价值社会风尚。大学提供给的是学知识、研究思、追求真理、全面发展的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要学会独立自主,这也是对大的基本素质要求。第二节了解大学一、大学的内涵(一)大师大学教师是大学的两大主体之一,大学学术水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与学术研究的承担者和完成者——大学教师所承载的。因此,大学教师水的高低直接决定大学水的高低。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的科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与人数,而在于它的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要有特。”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大师的魅力在于建构于渊博学识之上的精神修养。这样的大师不应成为大学的陪衬和稀有类型,而应成为大学教师的普遍追求和实然。只有这样,大学才能真正称之为“大学”。也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充分实现其理念和职能。资治通鉴里有一句话:“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大读大学,首当其冲的是要“读大师”,通过上课、听讲座,在向老师学、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塑造自我。(二)大学问大学之“学”,是一种真正的大“学”,是博大之学。在大学里应学会如何去适应别人,如何去了解别人的思想,如何在别人面前显露自己的思想,如何影响别人,如何与别人达成谅解,如何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哈佛大学的使命是发展各个领域的知识,传承、阐释和再阐释现存的知识,使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方法和技能,敢于质疑,迎接挑战,养成探究的惯。牛津大学则一直奉行“自学、独立思、触类旁通、全面发展”的学理念。,教育把对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这种和谐、博雅、通识、综合的素质教育,决定了大学之“学”的内容之广泛、内涵之深刻、内蕴之丰厚,涉及求学求知、做人做事、道德文章等诸多方面,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大学是分专业的学,“术业有专攻”,大在“专”字上用功是毫无疑问的。但不仅要专注于学问的高深,更要顾及学问的全局、关键、未知、开创、探索,大学的应当是“大学问”。
阅读更多
漫游鲸二手书店
微信扫码去买书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