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鲸二手书店
淘二手好书+回收闲置图书
花嫁喜事
花嫁喜事
薛理勇 | 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807404200
原价: ¥32.00
销售价:¥16.13元
参与书籍回收后,可享更低价格
分类 其他
作者 薛理勇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图书简介

《花嫁喜事》是一部综述中国婚礼文化发展史的专著,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或传统的婚仪和婚礼,以及一些特殊的婚姻事实。本书信息量大、举例充分,客观而通俗地展现了中国婚姻制度发展的流变。前言婚姻是什么,政治家、思想家、社会学家、风俗学家会从自己的立场作出不同的诠释,而一般老百姓的理解就很简单,很直白——婚姻不就是结婚吗,是一对相爱的男人和女人通过结婚组建一个新的家庭。本书取名《花嫁喜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或传统的婚仪和婚礼,以及一些特殊的婚姻事实。“婚”字原写作“昏”,古人以为,上古的婚礼大多或必须在黄昏,傍晚举行的,所以讲作“昏”,后来因婚涉及到性,或男人与女人,才改作“婚”。现代的社会学家或风俗学者根据他们认定的社会发展规律,人类婚姻历史大概经历过乱婚、群婚、对偶婚等婚制,原始社会的婚制往往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行为,是男子对女子的强迫、施暴,是抢掠婚。掠婚往往选择黄昏时进行,于是“婚”在古代写作“昏”,而从这个“昏”字上又引发出许多许多的言论和议论一这种观点以前很时髦,也很流行,而如今,这种观点或观念往往被视为“另类”。认为肖龙者不宜与肖虎者不宜配对,否则会引起龙虎斗,肖虎者不宜与肖羊者配对,否则可能出现“羊入虎口”,更有甚者,肖鸡者不宜肖狗者结婚,否则,这个家庭要么“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要么就是夫妻俩经常“ji gou,ji gou”地吵个不停。换一种思维方式,古代的婚姻主要通过媒人为中介进行的,男女双方均对对方的家庭情况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札记》中有许多篇文章涉及到婚姻以及婚姻制度,其中《昏义》篇则是专门记述婚姻的专著,该篇开宗明义的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言简意赅,婚姻就是二个不同宗族之间的通婚,而接下来就是小夫妻俩组成一个家庭,生儿育女,一方面对得起自己的祖宗,另一方面自己也有了后代,续了香火。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长期是农业国,人们世居在一个地方,与外界交往稀少;中国也是宗法制度极严厉的国家,宗族集居又是最主要的居住形式,人的活动区域或交友范围受到限制,婚姻必须通过已婚人勾中介才能实现。从实际情况分析。中国古代的结婚年龄偏小,他或她往往尚未成就进入婚姻之殿堂,应该也必须由父母、宗族代为婚姻作主。于是,古代中国婚姻恪守的基本准则就是——“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没有媒人为中介的婚姻是“野婚”,是非法婚姻,而未经父母、宗族认可的婚姻就是“野合”,他们将一生一世受到人们的谴责和唾弃。“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贯穿婚礼的始终,人们将婚礼的程序归纳为六个步骤,“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来迎”,合称“六礼”。所谓“纳采”就是媒人受男方之托后提着礼品到女方家中拜访,女方家庭接受礼品,议婚可以继续下去;“问名”实际上是媒人询问女方的家庭情况,并将男方的基本情况通报给女方,女方认可后就互换八字帖;“纳吉”就是双方将对方的八字帖供在家庙上(后来多供在灶君前),或将双方的八字帖请命算先生审阅,如无不妥,议婚又可以继续进行;“纳徵”实际上才进入真正的谈婚论嫁阶段,双方议定婚礼的各项细节,其中包括男方支付给女方的聘金,女方要添置的嫁妆等,相当于今目的定婚,所以古代又称之“大定”。作为婚姻顺序的过程,“六礼”几乎沿习了二千多年,一直到近代才有所松动和变化。一种制度和习俗能沿用千年,你真的敢讲这种制度和风俗是不合理的吗?!记得一次与作家陈村、电影导演江海洋等在电视台做节目,他们认为中国传统婚礼中男女双方互换“八字”,凭“八字”决定双方是否可以结婚的行为和方式很不合理。古人确实迷信“八字”,今人何尚不是如此呢?如民间普遍而“换八字”均给各自留下了一些时间和空间,他们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去进一步调查、核实对方家庭的情况,如认为调查结果与媒人所言基本相似,就可以把婚姻确定下来,如调查之结果与媒人所言大相径庭,那就可以用“八字不合”拒绝对方,“八字不合”是天意,没有人为因素,以“八字不合”谢绝对方,谁也不得罪谁——这不是一种合理、含情的设计吗!婚姻也是一种契约,应该讲,历史会留下许多与婚姻相关的书证,可惜传世者实在不多。冯忠宝先生是我的朋友,他长期痴迷于中国婚书之类的契约收藏,已收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形式的婚契达百种,数以千计,得知我在撰写《花嫁喜事》后,愿意无偿提供使用,令人感动,并借此机会向他表示感谢。薛理勇,写于秋月枫舍2011年7月14日

阅读更多

相关推荐

漫游鲸二手书店

漫游鲸二手书店

微信扫码去买书

漫游鲸二手书店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