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钱和恐怖融资孳生和助长各种犯罪活动,破坏金融机构的声誉,危害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近年来,我国先后签署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1988)》、《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2000)》、《反腐败公约(200)》等一系列与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有关的国际公约;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和《刑法》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法律制度;以开放、务实的态度,在警务合作、情报交流、案件协查、追赃缉捕等领域与各国开展双边和多边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国际合作,各项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部分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及其“40+9建议”导读40项建议关于恐怖融资的特别建议第2项特别建议注解:将恐怖融资及相关洗钱活动定为刑事犯罪第3项特别建议注解:冻结和没收恐怖分子资产第6项特别建议注解:替代汇款第7项特别建议注解:电汇第8项特别建议注解:非营利组织第9项特别建议注解:现金运带第二部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及其反洗钱文件导读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银行系统洗钱银行客户尽职调查开户及客户身份识别一般指引合并的“了解你的客户”风险管理第三部分国际证监会组织及其反洗钱文件导读证券业客户及受益权人身份识别原则集合投资计划反洗钱指引第四部分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及其反洗钱及反恐融资指引导读反洗钱及反恐融资指引第五部分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6号,2006年10月31日)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第1号,2006年11月14目)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第2号,2006年11月14日)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第1号,2007年6月11日)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号,2007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节选)后记
阅读更多
漫游鲸二手书店
微信扫码去买书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