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丛书:我的文明观》以文明交往的历史哲学命题和文明交往的自觉问题为基础,选择了作者关于文明交往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或文章,比较完整地呈现出作者关于文明交往的历史观念的宏观理论框架,以及支撑这些理论的具体个案研究。内容包括人类的文明交往总论以及关于塞人、阿富汗、伊朗、中东地区、阿拉伯伊斯兰及世界史综合、世界当代的文明交往探讨与论述,另还收录作者关于文明交往问题的随笔25则。 彭树智,男,汉族,1931年10月生于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曾任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等。1998年10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聘任为省文史馆员,并任馆员文史研究会会长。 彭树智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六十余年,著有《文明交往论》《书路鸿踪录》《松榆斋百记》《两斋文明自觉论随笔》等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主持编撰了《世界史教程》《世界史·当代卷》《阿拉伯国家史》《二十世纪中东史》等十余种教材。其主编的《中东国家通史》(十三卷)和专著《东方民族主义思潮》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荣获陕西省首届“社科名家”称号。 在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中,彭树智创立的文明交往史观,与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一起并称为中国世界史研究理论体系的三大史观,被誉为“中国世界史学界二十多年来的进步和成熟的标志”。 一总论论人类的文明交往文明的真谛战争、政治交往及其他民族主义问题研究的路径文明交往的历史观念二塞人编一个游牧民族的兴亡塞人游牧文明与南亚中东农耕文明的交融三阿富汗编丝路枢纽地区的文物考古和人类文明近代以前阿富汗和中国的历史交往论阿富汗的远古文明阿富汗的古代城市文明前伊斯兰时期阿富汗的文化形态文明交往的丰厚馈赠四伊朗编伊朗和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西传伊朗古代祆教的文化内涵唐代长安与祆教文明的交往伊朗史中的文明交往与文明对话问题五中东地区编巨变的世纪和变革的中东二十世纪中东文明的百年流变论文明交往的国家史例个案研究中东文明交往的两大历史个案土耳其研究的几个问题当代中东地区性研究的几个问题六阿拉伯伊斯兰编阿拉伯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从文明交往看阿拉伯经济思想的西传《伊斯兰教与中东现代化进程》一书中的文明交往线索回族的文明交往特征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冲突七世界史综合编论帝国的历史、文明和文明交往在普遍交往中并存的世界文明文化学和文化交往序说文明交往与犹太学研究拿破仑军事失利、政治失策与经济政策失误的内在联系八世界当代编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转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技术革命用文明交往论的观点叙说第三世界现代南亚两位伟人的政治交往日本在中东的“文化外交”冷战是政治交往以独特形式的继续研究现状应当有历史观点文明交往铸造城市风貌九文明交往问题随笔(二十五则)伊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交往土耳其的文明交往土耳其:山和水、东方和西方丝绸之路是世界性文明交往之路杜威在1919—1921年来中国的交往互动九十年前罗素的中西文明交往观尼赫鲁的中印两国文明交往观西方和东方五位哲人的沉思阿拉伯知识分子的忧虑理解和反思的人类文明史“东方”概念的历史演变和民族意义为什么是中东史?走向学科、学术自觉的《中东史》编写工作手记由托尼朱特的国家观和历史观所想起的“互文性”隐喻交往互动律交往的多元文化与文化间性研究民族主义和民族性时间、空间和人间的间际交往生产和交往的互动作用“化”说城市未来实用主义“分三向一”的交往观王国维的能动与受动的互动交往观巴赫金交往理论的再思考法农的《黑皮肤,白面具》加里斯奈德与生态文明交往的自觉附录主编《中东史》时给作者们的信件编后记
阅读更多
漫游鲸二手书店
微信扫码去买书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