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贸易冲突和交锋,引发各种观点。在众说纷纭和或明或暗的较量背后,都可寻得立场和理念上的分歧。但总体而言,正是和中国的领导层认准了优选化,以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在国人顺应大势的努力下,才赢得了今日之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格局,令美国感受到威胁,也对现行靠前贸易理论和规则提出了新的课题。纵观历史,现代意义上的优选化和靠前贸易已历数百年之久,与之相伴的贸易理论,从重商主义到亚当·斯密的保证优势理论,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到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从克鲁格曼等人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到梅里兹等人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一方面为互利和冲突并存的日趋复杂的新现象提供解释,另一方面探讨各国在不同情景下政策选择的利弊。近年来,《比较》曾推出关于优选化和中美贸易的相关文献,展现了多位重量级学者的理论表述。如诺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与阿玛尔·比亚德对中美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的分析,诺奖得主萨缪尔森以中美为例分析自由贸易如何有可能带来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威廉·鲍莫尔和拉尔夫·戈莫里早在本世纪初关于优选贸易和国家利益冲突的研究,丹尼·罗德里克关于优选化在减轻优选不平等的同时如何有可能加剧各经济体内部不平等的剖析。本辑《比较》再次为读者提供靠前外学者关于靠前贸易冲突的理论分析和见解,以期从不同视角更全面地理解影响贸易和优选化走向的基本力量,以及可能的政策动向。
阅读更多
漫游鲸二手书店
微信扫码去买书
扫码访问微信小程序